
600多年前,郑和率领着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时间流转,转到300年前,烟台长岛的渔民们创作了一曲原汁原味沾着海风海浪,带着鱼腥气息的闯海之歌。

摆摆手,村里走哇!
喊渔号,交朋友哇!
——长岛渔号
西北人嗜唱“信天游”、东北人嗜唱“二人转”、在烟台长岛,喊“渔号子”,成了渔民们世辈相传的永恒激情。

长岛渔号:源于长岛县渔业区的砣矶岛,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大航海的风帆时代使用大型帆船出海捕捞是长岛人作业的主要方式,于是在这里便诞生了一种以呐喊和吆喝为主要形式的劳动号子——长岛渔号。渔号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出海劳动便有渔号在回荡,它也就成为了长岛渔民创造的闯海歌。

长岛渔号,号词简单,语调粗犷,情绪豪放,有一往无前的冲动力,在千百年的发展中也逐渐分成了上网号、竖桅号、摇橹号、掌篷号、发财号……它们构成了长岛渔号的整体,体现了渔民工作的辛劳和收获的幸福。
***
1.上网号
清明前后,长岛渔民在出海前要举行“打头网”(第一网鱼)仪式,祈求丰收。仪式过后,渔民们便持托网具、摆成龙一样的队形,将几十或几百杆子(一杆子合五市尺)长的网具送到船上,此时,便喊起了“上网号”。

2.竖桅号
“竖桅号”即竖大桅时所用。人力竖桅是很困难的,长岛渔民喊起这首号子,众人协力就能将它牢固竖在船上。

3.摇橹号
在风平浪静的海上,长岛渔民们必须摇起大橹摧动船只行进。尤其在“抢风头,赶风尾”之际,他们便以急切的心情,强烈的节奏,精神抖擞,破浪前进,迅速赶到渔场,以达“赶上大鱼群,伸手捞白银”的目的。

4.发财号
“发财号”,又称“廷鲅号”,轻漫悠扬,柔中有刚。伴随动作、环境、心绪、曲调欢快,像一曲带着海鲜味的“信天游”。满载而归的渔船,高高拉起“大吊子”(长幅红布),这时“发财号”轻松和缓。此刻的号子有极大的自由性,领、合都顺其自然,没有固定的唱词,此曲起着逗乐、调剂精神的作用。

传承百年的海洋文化遗产:长岛渔号,通过历代渔民口口相传得以延续,其蕴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长岛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008年1月,“长岛渔号”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渔家乐表演活动,如今每到夏季长岛渔村夜晚灯红笙歌,豪爽含情的渔号子不绝于耳,其情其景让人叹为观止。
渔号表演,岁月悠悠,时光流转。
长岛渔号
已然变成了一种情感,
传承着长岛人民在困境中的温暖和相助,
见证着长岛民俗文化的无限魅力。
文/山东文化网
远离喧嚣,回归自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私人订制您的长岛之行
为您提供线路规划,民宿预订,港口接送等一站式旅游服务
一点改变,胜过一成不变,长岛旅游,就选“我们的小岛”
咨询电话:13255532509